“哪怕一天挤出半小时,即使读几页书,只要坚持下去,必定会积少成多、积沙成塔,积跬步以至千里。”
------习近平
昨天是4月23日,度过了世界第25个读书日。kaiyun体育官方网站第二期佳作推荐书单已送达,请您签收。我们一起阅读,“柴米油盐是生活,读书也是”。
《独立日:用一间书房抵抗全世界》
荐书人:赵鸿瑜
作者: 魏小河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推荐语:
这是一本关于书的书。
你理想的读书生活什么样?房间大小不拘,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读书空间,用一间书房抵抗全世界;每天下班,看一篇书评,读一本书,在墨香中找寻生活趣味;如果累了,就去你所在城市的独立书店逛逛,说不定有奇妙的相遇;当你想去独自探寻这世界的美好时,书单,是最好的指引。
这本书收录14间温馨私家书房,49篇精选读书随笔,11家最美独立书店,11份俏皮书单,为你打造理想的个人读书生活。如果你想读书,又不知道从何读起,这本书或许会是一个美好的开始。
《万历十五年》
荐书人:赵献涛
(美)黄仁宇《万历十五年》。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不仅是研究历史的经典,而且对文学、思想史研究具有启发意义。
作者选择万历十五年这一特殊的年份来剖析明朝的政治、军事、思想等社会的方方面面,清晰而具有历史深度地展示了一个王朝的体系。作者叙述历史的方式是非常独特的,他不是按照传统的模式以时间顺序来叙述明朝历史,而是选择一个普通的年份作为切入历史的角度,用这一年来勾勒出一种大历史。这本书给我们一个全新的世界,我们都会感到震惊,原来历史可以这样来写。作者的史料功夫是扎实的,历史的判断是深邃的,研究视角是独特的。
历史给人以智慧。阅读《万历十五年》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过去的经验教训,而且可以帮助我们形成观察历史的新视角、新方法。
《中国小说史略》
荐书人:赵献涛
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是中国小说史的拓荒性巨著。中国小说向来没有“史”,有“史”自《中国小说史略》始。
小说在古代向来被视为小道,“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也。近代以来,虽然有梁启超倡导小说界革命,提高了小说的文学地位,阐述了小说审美的价值、社会的意义,但从来没有学者想到为中国小说写一部专体史。埋头整理小说材料几十年的鲁迅,厚积薄发,写出了第一部中国小说史,筚路蓝缕,功不可没。这部小说史简明扼要地勾勒出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变迁、发展情况,给人一目了然的清晰感;这部小说史在分析具体小说时所表现出的目光和识见,向来为人所称道;这部小说史对小说的分类沿用至今,如神魔小说、人情小说、讽刺小说、谴责小说、狭邪小说等别出机杼的概念,为大家所接受。
材料详实,论断精准,魅力独具,是了解中国小说发展的必读书目,是学习鲁迅研究方法的必读书目。
《瓷之色》
荐书人:张凡
马未都:《瓷之色》。从陶瓷所呈现的色彩这一直观的角度,研究颜色在陶瓷上的成因,不仅阐述其技术条件,更深层挖掘其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时代审美心理等问题,并分析其对于我国文化审美走向的影响。这一领域不仅是马未都尝试写作,也是文物研究中的空白,具有重要意义。此书把瓷的釉色分成了11个种类,分别是:白、黑、青、酱、黄、绿、红、蓝、官、色斑、仿生。而这一切颜色的出现离不开一个前提和两个动力:前提就是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同时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包括了两个基本要素,要素之一是对金属元素特性的掌握。要素之二就是烧成气氛的掌握。《瓷之色》分十二章,介绍十一种颜色釉瓷器(青瓷篇幅较大,分作上下两部分)。配以精美的图片,直观地呈现各种颜色在瓷器上因各个不同时代,而呈现出的微妙的变化,并辅以优美的文字。表述上也不同于一般的文物介绍和学术专著,更多的体现了语言的文学性与大众化。
《丧钟为谁而鸣》
荐书人:程丽娟
《丧钟为谁而鸣》是美国作家海明威于1940年创作的长篇小说,以美国人参加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战争为题材,是海明威的代表作之一。
《丧钟为谁而鸣》讲述的是美国青年罗伯特·乔丹在美国的一所大学里教授西班牙语,对西班牙有深切的感情。他志愿参加西班牙政府军,在敌后搞爆破活动。为配合反攻,他奉命和地方游击队联系,完成炸桥任务。他争取到游击队队长巴勃罗的妻子比拉尔和其他队员的拥护,孤立了已丧失斗志的巴勃罗,并按部就班地布置好各人的具体任务。在纷飞的战火中,他和比拉尔收留的被敌人糟蹋过的小姑娘玛丽亚坠入爱河,藉此抹平了玛丽亚心灵的创伤。在这三天中,罗伯特历经爱情与职责的冲突和生与死的考验,人性不断升华。在炸完桥撤退的时候,自己却被敌人打伤了大腿,独自留下阻击敌人,最终为西班牙人民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海明威在这部作品的开篇引用了英国十七世纪玄学派诗人约翰·多恩的一首诗《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书名《丧钟为谁而鸣》正是取材于诗歌的最后一句诗“And therefore never send to know for whom the bell tolls;/it tolls for thee.”海明威告诉我们,要认识自己与他人的同生共存的命运,需要打破人类中心的意识,克服统治和支配的傲慢感觉,懂得相互关联、相互依存和关爱的伦理,与当今所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契合一致。
《瓦尔登湖》
荐书人:程丽娟
(美)梭罗:《瓦尔登湖》。《瓦尔登湖》是美国作家亨利·戴维·梭罗创作的散文集。是作者独居瓦尔登湖畔的记录,描绘了他两年多时间里的所见、所闻和所思。该书崇尚简朴生活,热爱大自然的风光,内容丰富,意义深远,语言生动。
《瓦尔登湖》共由18篇散文组成,在四季循环更替的过程中,详细记录了梭罗内心的渴望、冲突、失望和自我调整,以及调整过后再次渴望的复杂的心路历程,几经循环,直到最终实现为止。表明了作者用它来挑战他个人的、甚至是整个人类的界限。但这种挑战不是对实现自我价值的无限希望,而是伤后复原的无限力量。
时至今日,尤其在关注环境和生态保护的全球语境下,《瓦尔登湖》依然给人与自然如何和谐相处提供了范本。从生态环境学的更广泛的意义来看,梭罗远远走在了我们的前面。他在《日记》中提出了许多观点,并在《瓦尔登湖》中详尽地表现出来。他说:“大多数人,在我看来,并不关爱自然。只要可以生存,他们会为了一杯朗姆酒出卖他们所享有的那一份自然之美。感谢上帝,人们还无法飞翔,因而也就无法像糟蹋大地一样糟蹋天空,在天空那一端我们暂时是安全的。”
《制度是如何形成的》
荐书人:张凡
苏力:《制度是如何形成的》。作者苏力系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曾长期担任北京大学法学院经理。这本著作是一本对法律现象进行深入思考又兼具普及法律理念的“通俗读物”。汇集了作者发表的部分论文、学术随笔和读书笔记,从身边日常的“俗话、俗语或者俗事”出发,进行深刻的剖析,诚如作者在原版序中说到:“试图从一个角度切入进行学理的然而可能对社会实践有影响的讨论,写作这些论文,我寻求的不是上帝的眼光,而是带着普通人的常识,以法学家的冷酷眼光来考察。”
书中,作者对问题的态度和对观点的论证过程,尤其是其别具一格的叙述方式及颇为折服的解说角度,常常让人耳目一新,掩卷沉思,足以让我们在阅读的同时感受到思考的喜悦。在一些热点和法律问题的分析过程中,在读书笔记和读后感的撰写过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现实的极大关注,这当然也包括对自己所在学科与学术活动的认识和反思。
文学家博尔赫斯说过:“每个人总是写他所能写的,而不是他想写的东西”。关注现实、反思自我和认真读书,这大致构成了一个法学家的“能为”和“应为”。这本著作的重要价值在于促进社会科学工作者在观察中思考,在理论和实践的研习过程中提升思维的宽度与深度,这也是我们每一个人在学术进步的过程努力的方向。
《乡土中国》
荐书人:郭艳
《乡土中国》是社会学大师费孝通的代表作,该书取自作者20世纪40年代后期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所讲的“乡村社会学”一课的内容,而应当时《世纪评论之约》分期连载的14篇文章。通览全书,可以感受到一股浓浓的乡土气息。沿着作者的思路,可以一窥中国的基层社会。虽然事过境迁,但作者透视社会的眼光、观察社会的方法,仍然充满活力,值得借鉴。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纯粹的乡土社会和农业地域,在此基础上诞生的中华文明因而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与以工商业为主要经济活动的西方文明截然不同。
在这本影响深远的社会学小册子中,费孝通用通俗、简洁的语言对中国的基层社会的主要特征进行了理论上的概述和分析,较为全面地展现了中国基层社会的面貌。其中“差序格局”、“礼治秩序”、“长老统治”、“无为政治”这几篇堪称经典中的经典。
当今的中国虽然在以积极的态度迅速融入时代,但根深蒂固的乡土性与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潜在冲突依然存在。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理念与中国的乡土文化发生激烈交锋。时代虽然变化,但是这本高度概括浓缩的农村社会共性的社会学经典著为我们解读乡土社会提供独特的视角,依然常读常新。